兵家至圣——孙武江苏省山东商会
  • 商会领导
  • 联系我们
  • 联系地址:南京市雨花台区六朝路9号证大喜马拉雅中心J座 14楼
    电 话:025-83690866
    传 真:025-83695860
    邮 箱:jssdsh@126.com
    邮 编:210018
  • 当前位置:首页 >> 齐鲁风韵
  • 兵家至圣——孙武

    时间:2012-12-14 16:30:08  来源:本站   

    孙武,字长卿,又被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齐国人,生卒年不详,大致与孔子同时。著有《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被誉为“兵圣”、“兵学鼻祖”。

    避乱奔吴 隐居著书

    孙武,本是春秋时期陈国公子完的后裔。周惠王五年(672),陈公子完因内乱逃奔到齐国,改姓田。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做了将军,因攻伐莒国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乐安。因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后来,孙书的儿子孙凭做了齐卿,学界一般认为孙凭就是孙武的父亲。贵族家庭和各国兵学研究气氛给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孙武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加上当时战乱频繁,兼并激烈,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这对少年孙武的军事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他本人是否参加过战斗,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是他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使孙武从小就喜爱兵法,渴望探求战争制胜之道,以备将来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但当时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齐景公初年,左相庆封灭掉了右相崔杼。接着田、鲍、栾、高等四大家族又联合起来,赶走了庆封。后来,内乱日甚一日,齐国公室同田、鲍、栾、高等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孙武为了避乱便离开了齐国,投奔吴国,孙武一生事业就在吴国展开,死后亦葬在吴国。为此《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把孙武称为吴人

    孙武一到吴国,便隐姓埋名,在吴国的边邑过着隐居的生活。他一面灌园种田,一面勘察战史,写作兵书,并时刻关注着天下大事和时局的变化,等待时机,期望有朝一日能有所作为,干一番大事业。在这期间,孙武结识了由楚国逃亡到吴国的伍子胥。伍子胥很器重孙武,对他的军事才干和精湛造诣十分钦佩。两人遂成了知心的朋友。周敬王五年,(515),吴国公子光利用吴国伐楚,国内空虚的机会,以专诸为刺客,袭杀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称阖闾。阖闾即位后,就礼贤下士,任用贤臣,他体恤民情,不贪美味,不听淫乐,不近女色,注意发展生产,积蓄粮食,建筑城垣,训练军队,因而大得民心,吴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阖闾注重搜求各种人才,立志要使吴国更加强盛,向长江中游发展,灭楚称雄,进而北上争霸中原,想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成为一代霸主。阖闾首先选中了伍子胥,任命他做了行人。这行人本是掌管朝觐聘问的官,但吴王却非常器重他的内政外交才干,经常同他商议军政大事。

    练兵斩姬 军令如山

    阖闾即位三年(512),吴国国内稳定,仓廪充足,军队精悍,向西进兵征伐楚国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伍子胥向阖闾提出,这样的长途远征,一定要有一位深通韬略的军事家筹划指挥,方能取胜。他向吴王介绍孙武的家世、人品和才干,称赞孙武是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盖世奇才。可是,孙武自从来到吴国后一直隐居著书,吴王连孙武这个名字都不曾听说,认为一介农夫不会有多大本事。伍子胥先后推荐了七次,吴王才答应接见孙武。孙武带着他写的兵法十三篇觐见吴王。吴王将兵法一篇一篇看罢,啧啧称好,但忽然产生一个念头:兵法写的头头是道,是否真能适合于战争的实用呢?孙武能写兵法,又怎样才能证明他不只是一位纸上谈兵的人呢?吴王便对孙武说:你的兵法十三篇,我已经逐篇拜读,实是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但不知实行起来如何,可否用它小规模地演练一下,让我们见识见识?孙武回答说:可以。吴王又问道:先生打算用什么样的人去演练?孙武答:随君王的意愿,用什么样的人都可以。不管是高贵的还是低贱的,也不论是男的还是女的,都可以。吴王想给孙武出个难题,便要求用宫女来演练。于是,吴王下令将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召到宫后的练兵场,交给孙武演练。

    孙武把一百八十名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让他们带领宫女进行操练,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分派已定,孙武站在指挥台上,认真宣讲操练要领。他问道: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后背和左右手吧?向前,就是目视前方;向左,视左手;向右,视右手;向后,视后背。一切行动,都以鼓声为准。你们都听明白了吗?宫女们回答:听明白了。安排就绪,孙武便击鼓发令。宫女们口中应答,内心却感到新奇、好玩,她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说:申令不熟,罪在主将没有将军规说明白,我再重申一次。于是他把前面的话重复了一遍,再次问宫女们是否听明白了,宫女们回答听明白了。孙武再次击鼓,宫女仍然乱作一团。孙武说:军令已明,有违者,首罚队长。遂下令军吏根据兵法,就地斩首两位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这一来,宫女们大为惊骇,霎时间全场鸦雀无声,个个屏住声息,肃然而立,静听孙武的命令。孙武重新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宫女们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跪、或起、都随令而行,用心尽力去做,谁也不敢稍有差错。整个练兵场上,只听到齐刷刷的脚步声和器械撞击声,阵形十分齐整。孙武传人请阖闾检阅,阖闾因为失去爱姬,心中不快,便托辞不来,孙武便亲见阖闾。他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一番解释,吴王阖闾怒气消散,便拜孙武为将军,积极筹划伐楚之事。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扰楚疲楚 以少胜多

    吴王阖闾有了伍子胥、孙武两员股肱之臣,真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随着吴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不断增长,伐楚的时机日益成熟。周敬王八年(512),阖闾、伍子胥和孙武,指挥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徐国(今安徽宿县西),这时阖闾头脑发热,想要长驱直入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孙武认为这样做不妥,便进言道:楚军是天下的一支劲旅,非徐国和钟吾国可比。我军已连灭二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巨大,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等良机。吴王听从了孙武的劝告,下令班师。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孙武的主张,并向吴王献策说:人马疲劳,不宜远征。不过,我们也可以设法使楚人疲困。于是伍子胥与孙武共同商订了一套扰楚疲楚的计策,即组成三支劲旅,轮番袭扰楚国。当吴国的第一支部队袭击楚境的时候,楚国见来势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击。待楚军出动,吴军便往回撤。而楚军返回驻地时,吴国的第二支部队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轮番袭击,弄得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十分空虚,属国纷纷叛离,吴国却从轮番进攻中抢掠不少财物,在与楚对峙中完全占据上风。

    周敬王十四年(506),楚国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给了吴军伐楚的借口。阖闾和伍子胥、孙武指挥训练有素的三万精兵,乘坐战船,溯淮而上,直趋蔡国与楚国交战。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收缩部队,调集主力,以汉水为界,加紧设防,抗击吴军的进攻。不料孙武突然改变了沿淮河进军的路线,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插楚国纵深。伍子胥便问孙武:吴军习于水性,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孙武告诉他说:用兵作战,最贵神速。应当走别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迟缓,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说得伍子胥点头称是。就这样,孙武在三万精兵中选择了强壮敏捷的三千五百人为前锋,身穿坚甲,手执利器,连连大败楚军。吴军先后用半渡而击等战法,十一天行军七百里,五战五捷,一举攻陷楚国的国都郢,楚昭王带着妹妹仓皇出逃。孙武以三万军队攻击楚国的二十万大军,获得全胜,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息影深山 兵典传世

    孙武在帮助阖闾西破强楚的同时,计划征服越国。周敬王二十四年(496),阖闾听说越王允常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践年轻稚弱,越国国内不大稳定,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便不听孙武等人的劝告,不等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就仓促出兵,想要击败越国。不料,勾践整顿队伍,主动迎战,两军相遇于吴越边境的稡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勾践施展巧计,他派死刑犯首先出阵,排成三行,把剑放在脖子上,一个个陈述表演后,自刭于阵前。吴国士兵不知那是些罪犯,看得目瞪口呆,傻了眼,越军乘机发动冲锋,吴军仓皇败退,阖闾也伤重身亡。

    阖闾去世后,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恨大业。周敬王二十六年(494)春天,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十万精兵迎战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边),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迅速向越军阵地移动,杀声震天。只见在夜幕中火光连成一片,越军惊恐万状,军心动摇。吴军乘势总攻,大败越军,勾践在吴军的追击下带着五千名士兵跑到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上的一个小城中凭险抵抗。由于吴军团团包围,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不听伍子胥劝阻,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要求。

    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纳忠言。伍子胥认为:勾践被迫求和,以后一定会想办法报复,故必须彻底灭掉越国,绝不能姑息养奸,留下后患。但夫差听信奸臣的挑拨,不仅不理睬伍子胥的苦谏,反而制造借口,逼其自尽,甚至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孙武深知飞鸟绝,良弓藏;狐兔尽,走狗烹的道理,对伍子胥惨死的一幕十分寒心,于是便悄然归隐于封地,息影深山,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其兵法十三篇,使其更趋完善。事情果然不出伍子胥所料,越王勾践屈辱求和后,卧薪尝胆,立志报复,他发奋十年,使越国富足,越军精悍。周敬王三十八年(482),越军乘吴军主力聚集黄池与中原诸侯盟会、吴国国内兵力空虚之际,发兵袭击吴国,攻入吴国国都。吴国遭此劫难,一蹶不振,由盛转衰,延至周元王三年(473),终于被越国灭亡。夫差愧恨交加,自刎而死。孙武由吴王统一华夏的梦想,也就成为泡影。但在孙武、伍子胥的鼎力辅佐下,吴王夫差曾南服越国,北威齐、晋,并在周敬王三十八年(482)的黄池之会上与晋国争做盟主,使吴国的强盛达到巅峰,显名诸侯。这一切都是与孙武杰出的军事谋略分不开的。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的那样,吴王拜孙武为将后,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的一生,除建立了显赫的战功以外,还给后人留下了一部不朽的著作,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十三篇(简称《孙子》)。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流传至今的一部最古老而又最富有生命力的兵书。《孙子兵法》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余字,却体现了孙武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

    孙武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均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体现了他朴素唯物论的思想。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这表明孙武掌握了生动活泼的辩证法。正是因为孙武在军事科学这门具体学科中概括和总结出了异常丰富的哲学道理,从而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与孔子、老子的并列地位。

    孙武的军事理论并非没有不足,但它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兵法著作,也以其卓越的见识深深影响了后世,受到古今中外军事家的广泛推崇。概括起来,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安国全军的慎战观。

    孙武在《孙子兵法》首篇《计篇》便开宗明义地指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社稷的存亡,是不可不慎重研究悉心考虑的。为此,他要求战争指导者,战前要认真比较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要不惜重金使用间谍,以充分掌握敌情;要积极备战,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要创造有利的战场态势,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即用兵作战要先为自己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以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孙武认为:战争的胜负决定于敌我双方力量的大小,要想战胜敌人,就必须在力量的对比上使自己处于绝对优势,造成一种迅猛不可抵挡之势。正是出于慎战的考虑,孙子告诫战争指导者: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也就是说,国君不可因愤怒而兴兵,将帅也不可因恼怒而交战,一定要瞻前顾后,以国家利益为尺度作出决策。

    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

    怎样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呢?孙武认为上策是伐谋,其次是伐交,再次是伐兵,即主张通过政治攻势、外交手段和武装力量来征服敌人。在和敌人斗争时,如果敌强我弱,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敌人,做到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小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即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设法分散敌人,和敌人的兵力相等则可以抗击,比敌人的兵力少能摆脱敌人,战斗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与敌人作战,不能强拼硬打。孙武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个著名论断,认为一定要对自己的实力和对方的情况了如指掌,随时随地掌握对方的动态变化,采取相应的应变措施,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这种全胜战略思想,构成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后世用兵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三、重谋尚诈、胜于易胜的战胜观。

    孙武充分认识到战场主动权在作战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重要命题。孙武作战理论的核心是虚实理论。避实击虚作为一般的作战原则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孙武的认识并不限于此,他是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虚实的。《孙子兵法》认为,实现避实击虚不能消极等待,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的战场态势,于是便有了一系列示形诱敌的诡诈之术和奇正相生的理论。孙武认为,指挥员只要正确运用谋略,巧妙地调动敌人,便可以造成决战战场上我实敌虚的态势,从而达到以实击虚、胜于易胜的目的。

    四、令文齐武的治军思想。

    孙武对军队管理和训练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认为士卒孰练兵众孰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两个基本因素。可以说,孙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军队的管理和训练放在战略高度来考察的军事家。孙子治军理论的核心是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对于军队,孙子要求做到与上同意上下同欲与众相得齐勇若一等,认为惟其如此,才能维持军队内部的团结和步调一致。为此,要求统兵将帅一方面要关心和爱护士卒,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另一方面又要严格管理、严明纪律,否则,爱而不能令,辱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对于将领,则提出了智、信、仁、勇、严的五德标准和清、静、治、幽的个人素质要求。孙子的治军理论尽管还是初步的,但却具有革旧布新的开创性意义。

    此外,《孙子兵法》还论及军事地形学、军事后勤学、军事预测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可以说,中国传统兵学的大体框架在孙子那里已经基本确立了。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明人茅元仪在评价《孙子兵法》一书时说: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孙子兵法》被尊为兵经,被历代兵家奉为圭臬,其原因正在于此。二千五百多年来,《孙子兵法》不仅运用于军事领域,还被推广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孙武的军事理论与企业管理虽然活动的领域不同,但它们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市场竞争即战争。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所著《兵法经营全书》指出:采用中国的兵法思想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比美国的企业管理方式更合理、更有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吉兹在《企业管理》一书中也指出:《孙子兵法》一书中揭示的许多原理原则,迄今犹属颠扑不破,仍有其运用价值。古老的兵法在现代社会中闪耀着迷人的光彩。